close

 

 傅朗克意義療法的不足‧ MH900232915  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鄺芷人


(I)傅朗克的「意義療法」,基本上是立足於「人類生命中的原始力量是尋求意義」這個假設上。這個假設其實是說:人們是為著其理想與價值而活。傅朗克的這個觀點,其實不具有普遍性(即不是每個人皆有此要求)。事實上,我觀察到華人社會中許許多多人,根本沒有「尋求意義」的要求。大多數人腦海中所追求的是財富,然後是炫富及吃喝玩樂。有些人生活無憂的人,早上打開眼,便害怕一天的時光不知如何渡過。這些人從未深入思考過「尋求人生意義」,又有些對自己的物質生活感到滿足人,便表現出自滿、自傲而自我滿足,再無他求,因為精神生活對這些人來說根本是無物。也許傅朗克所謂「尋求意義」是針對大部分歐洲人或少數自覺能力較高的人而言,而不是針對華人社會中大多數的人。
(II)傅朗克所謂的「意義療法」,基本上是針對下述的三個原則對來賓做心靈協談:其一是創造意義的價值,其二是藉著體驗事物的價值,其三是面對無可避免的痛苦而具有的態度。
(1)關於創造的價值:在華人社會中,對來賓進行協談諮商時,「意義」二字不可直接採用,因為當事者可能不曉得何謂「意義」。傅朗克此處所謂「意義」,其實並沒有嚴格確定性,他大抵是指人們對事物的貢獻、成就、或重要性而言,特別是指那些獨一無二或無法取代的「重要性」。但是,在華人社會中,大多數人所關心的是「福」而不是創造價值。對大多數華人來說,即便是有關貢獻或重要性,都是以「福」為依歸。人們在社會上做功德,其根本目標也是為自己或家人求「福」而已。
(2)其二是藉著體驗事物的價值,傅朗克特別以愛情來說明這方面的意義,他並沒有「泛愛眾而親仁」的概念。問題是,對於一位被丈夫拋棄的婦人,或對於一個失去父母之愛的孩子來說,他或她心中的失落就在於對「愛」的缺乏,這就無法體驗「愛的價值」。至於對大自然之美或藝術之美的體驗,那就可能更不實際,因為大自然之美難遇,而又或者根本無心觀賞「藝術之美」。
(3)其三是面對無可避免的痛苦而具有的態度。傅朗克强調人生意義的實現乃在於面對痛苦,並發掘痛苦中的意義。問題是:於處於痛苦中的人來說,究竟有多少人還願意,或者還有能力發掘痛苦中的意義?一位年約四十的先生來到我的工作室,他深感生命的痛苦。他抱怨生命的存在,他希望最好連意識也沒有,回到虛無。對於身處痛苦中的人來說,要他發掘痛苦中的意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我首先告訴他,佛教就主張回到虛無,因為這個宗教強調諸法無我,一切皆苦,其目標是要達「靜寂涅槃」的虛無主義。我用了三個小時,告訴他人生是實在、世界是實在。生命是要演進,而不是要從實在回到虛無,而是要站在不同層面的實在性,邁向更高的實在性演化,直至成為自由無限體,才能超越痛苦。

  goose

預約電話:0923-231756(業務助理陳小姐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傅朗克意義療法的不足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鄺芷人心靈諮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