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哲學諮商」的意義

bac010013.bmp

 

(1) 「哲學諮商」不把訪客視為病患,並假定訪客的人格具有自發性的反思能力及責任能力。正如布伯所言,哲學諮商師與訪客是「我和你」關係(I-Thou relation)的主體性在對話。不論是我和你,或是我和它都和主體我相連。放棄所有的措施,無成見的和訪客對話。沒有目標,沒有預設立場,沒有預先行為。這種如同朋友般的協談關係,主要目的在於達成彼此的心靈交往。這種交往有助於深入訪客的生活世界,共同參透生命的歷程,以及建構生命的意義與內涵。

(2) 「心理諮商」是依據心理學的原理與視域進行諮商,由精神醫師、臨床心理師或心理諮商師,針對心理問題進行作業。「哲學諮商」是以「人」的概念並根據生命哲學,以及從身心靈的層面洞悉生命。這種哲學諮商模式,可追溯自古希臘蘇格拉底在城邦與青年人的對話。生命哲學的理論非常豐富,從古希臘哲學到當代的存在主義,以及東方世界的各種人生哲學義理,皆可視為「哲學諮商」的理論根據。

(3) 憂鬱症患者常以悲觀或負面的想法來面對外在的環境。生命哲學對治憂鬱症之道,必須先釐清訪客問題,清楚了解其問題背景,是基於社會因素或是出於心靈因素。若是社會因素,如單純的失業問題,則盡可能解決造成失業的原因,並設法解決。避免太多的心理糾結,減少對生活產生的困擾,這類問題應當較易於排解。

(4) 心靈因素多來自對生活沒有行動力,因而喪失存在的意志,或內在精神力量空虛薄弱等。這些其實與一個人是否具備健全的價值觀有關。生命哲學對治心理困擾的目的,在於建構其認知能力,使訪客認知到人生、生命、世界與自我之間的關係。

(5)    本論文第一章提及博士生的自殺案,記者報導曾姓同學自殺的原因,主要原因是四年的博士班未完成及憂鬱症因素。問題是,曾姓同學已接受校方五次的心理諮商輔導,並服用抗憂鬱症藥物,何故最終仍以自殺方式來解決問題?醫學界認為,悲觀的人格特質,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,但是,何故有如此多的悲觀人格特質?如何產生的?家族遺傳?或腦內化學物的變異?造成變異原因何在?也許,上述這些問題皆需回歸存在問題。哲學強調個體的「主體性」及「自主性」。哲學諮商不將憂鬱的情緒視作疾病,而僅視之為「主體性」及「自主性」的扭曲。哲學諮商在於培育訪客具備存在信念與洞察能力,以便做出較具遠見的決定。這種自主性的養成,足以使訪客在未來任何時間,能夠有意識地改變自己。

(6)    如上所述,生命哲學強調個體的主體性與自主性,例如,法國哲學家柏格森(Henri Bergson)提出「創造演化論」,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(Jean P. Sartre)提出「存在先於本質」等。沙特所指的「本質」可理解為生理或基因體,「存在」是指當下的生存狀態。簡言之,「存在先於本質」是指,掏空人的先天條件,而面對當下的存在狀態。藉由存在的主體自我,改善生存條件,並創造出更高的存在者。在柏格森的理論中,指出個人的意識,是隨著時間的綿延(duration),而產生量變及質變。然則,人心如何能夠隨著時間的轉變,而揚昇或沉淪?核心問題就在這個主體,也就是生命中的自我是否有意願改善其負面的意識。這是一種生命操之在我的要求。

(7)    「心靈流暢原則」在於疏導心靈不受到壓抑。其方法是彈性且多元的。例如,與訪客交流談話(talking out)、情感交流、人際互動、興趣的培養、參加公益活動、從事文藝創作等。「理念遞增原則」與「世界觀原則」 皆在於豐富訪客的價值觀,改善受困於人心的有限性,以及自我觀念的限制。例如,當一個人心中懷有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」的觀念,則容易養成謙虛待人處事的態度。同理,當一個人心中沒有是非善惡之分時,其人格結構的缺點必然更明顯。這些就是哲學概念問題的影響力。

___________________

作者葉可歆l本文取自葉可歆碩士論文(指導老師:鄺芷人教授)

《哲學於意義療法與哲學諮商的理論與應用》

﹤第七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鄺芷人心靈諮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